Language: 简体中文 English
会议动态

CCIF前瞻 | 强调基本功,做好专科医师培训——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贵松教授

更新时间:2018/4/9 14:47:28

王贵松教授

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重“基础” 
记者:请您谈谈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编写的特点和亮点? 

王贵松教授:全国介入心脏病论坛(CCIF)设有四个培训教程,即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冠心病介入培训教程、起搏电生理培训教程、结构心脏病培训基本教程。设立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的初衷是为了强调作为介入医生必须有心血管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介入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一名优秀的介入医生,必须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心血管内科医生。

一天时间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分为四个版块,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诊疗策略、专业热点”。因时间所限,一个版块只能设4~5个题目,很难把心血管内科学的基本内容涵盖全面,所以每年培训教程的内容会有所变化,但宗旨永远不会脱离心血管内科的基本功。全国介入论坛每年都会选择一个省会城市召开,所以,每年培训的受众是不一样的。每次会议都会为当地的医生尤其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提供非常好的参会和学习机会,因而促进了基层医生培训工作的开展,这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对于无论是否从事介入工作的医生,均受益匪浅。培训教程中诊疗策略和专业热点内容每年会有所变化,会涉及一些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和指南更新,以及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所以每年CCIF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教程都会吸引很多的与会代表,会场通常是座无虚席。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缺血适应 

记者: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策略及其机制,最近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

王贵松教授: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我认为一个非常触目惊心但又悬而未决的问题。血运重建后恢复血流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濒死的心肌,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恢复血流的短时间内,会因为再灌注损伤再丢失一部分心肌作为最终获益的代价。因此,再灌注损伤一直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尚无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近年来,一个相对有希望的治疗措施就是“缺血适应”,尤其通过机械性办法进行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就是在恢复血流的前后,用血压计袖带反复阻断上肢或下肢的血流,使远隔肌肉组织释放一些保护性的因子,沿着血流途径到达心脏而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另外,就是通过在再灌注前后给予某种药物模拟缺血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即“药物适应”。在这方面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一些研究课题的资助,也发表了一些有关的文章。


介入医生一定要有扎实临床基本功

记者:对青年医生来说,参加介入论坛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您对他们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王贵松教授:像我开始所说,做一名合格的介入医生,必须要是一名好的心内科医生,临床基本功必须扎实,当然同时要强调介入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因此CCIF会议一直奉行“普及、规范、提高”的宗旨,希望通过这种会议宣传和弘扬一种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使每一位年轻介入医生都能逐渐成长为基本功扎实、技术精湛的介入专家,从而真正造福于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
 

专家简历:
王贵松,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冠脉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通讯编委。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急危重症的抢救,熟练掌握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及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异常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于美国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学习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并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在SCI收录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编译《现代冠心病》、《冠心病介入治疗学》、《TOPOL心血管病学》、《TOPOL介入心脏病学》等多部心血管病学专著。承担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大医学部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转化医学合作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小时
  • 分钟
重要时间

会议日期

2018年4月20-22日

网上注册截止日期

2018年04月01日

现场报到日期

2018年04月19日